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南昌理工学院201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日期:2017-10-30 15:38:13  浏览量:1777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我校申硕的全力推进年,改革发展的加速年,科研的攻关年,审核评估的启动年,党建工作的创新年,服务社会的进步年。结合全省教育工作会的总体要求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要点精神,我校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规范办学,夯实基础,狠抓内涵,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使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优势明显、特色鲜明, 居于国内一流民办大学行列,成为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育基地,为今后申硕和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一)强化规范办学,促进科学可持续发展

1.依法办学。认真学习相关法律,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始终以法律为准绳,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办学,推进法治学校建设。

2.建章立制。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完成学校《章程》的报备工作。完善理事会、行政、党委、学术委员会议事规则,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加快梳理和完善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3.管理效能。调整和规范学校各类行政机构的职能。健全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机制。加强督查督办工作,不断提高学校重大事项和重要事项的执行力。稳步推进组织机构改革。

4.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章程》及四个议事规则、相关规章制度精神,完善治理结构。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校务(院务)公开,推进民主办学进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行。

(二)强化转型发展,促进改革创新深化

5.科学规划。继续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组织开展宣传和解读,推进规划的实施及监测。充分发挥决策咨询委会作用,充实和新聘高层次专家,优化专家结构。

6.全面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细化改革举措,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严格按照学校转型发展建设方案的精神,顺应高校转型发展趋势,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加快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实现一流民办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目标。

7.改革创新。围绕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实行综合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向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方向,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积极鼓励基层单位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改出成效。加强改革经验的推广宣传。

(三)强化人才培养建设,促进竞争力不断增强

8.人才培养。修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体系。完善“3平台+接口”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积极探索与学生就业相对接的职业方向接口的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深入实施实验班项目、卓越班项目、定向班项目,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探索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凸显南昌理工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9.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继续调整提高实践比例,探索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和渠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具有开放式、立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

10.教科研平台建设。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积极拓展与企业共建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建设专业实验室。充分合理利用省级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加快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彰显我校理工科类的特色亮点。加大建设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力度,培育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园项目。加大工业机器人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搭建校政、校协、校企、校校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合作共育的培养新模式。

11.强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抓好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做好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鼓励开设双语课程。抓好教材建设,严把教材质量关,完善教材选用,评审机制,坚持选用高质量教材。加大投入,力争主编一批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启动教材评优和特色教材建设工作。

1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创办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13.硕士研究生建设。继续推进与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协助做好计划分配、招生宣传、录取工作、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导师的交流工作。着力推进与华中科技大学非学历研究生合作项目工作。今年是我校申硕的关键年,全体推进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申报工作,加强遴选点、申报点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早日实现我校硕士点零突破。

14.评估评价工作。加快合格评估整改验收工作。做好审核性评估的启动工作,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文件精神,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指标要求,认真准备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分类工作,确保我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遴选各专业带头人,做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做好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做好各类数据采集工作。

15.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检查。制定和充实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现全员实时评价。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健全校院督导队伍。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定期收集、处理、反馈、公布各种信息和意见。

16.国际交流合作。继续做好现有中韩国际合作项目的招生、教育教学等工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开展本科段国际合作办学,加大留学生招生力度,扩大留学生规模,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院校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四)强化学科专业群建设,促进特色品牌创一流

17.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主动服务区域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综合、门类齐全的优势,引导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整合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培养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健全专业的预测与淘汰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认真、科学论证设置新专业、前沿专业、新兴专业,进行院系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18.学科专业集群建设。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总体水平。以现有省级特色学科专业为基础,加大建设力度,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信息工程专业群、机电工程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传媒与艺术专业群、新能源环境与建筑工程专业群等5个重点学科专业集群,积极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19.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积极组织申报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各专业招生的计划性。侧重品牌专业建设,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确保2016年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全部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五)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促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20.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加强教师引进、培养、晋升、考核、奖惩等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责、定编、定员,建立灵活的用人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保障体系,促进师资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授课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拥有一批省内甚至国内一流的、知名的教学与技能型拔尖人才、满足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21.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加强师德师风督查工作,建立师德师风问责机制,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对师德师风不良且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选树一批师德典型,引导教师坚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师德新风,提升整体形象,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好第32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22.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挂靠人事处,统筹实施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计划。加强教师发展计划,积极参加省培计划,开展学历提升工作。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搞好辅导员培训,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加强专任教师的管理,出台专任教师管理办法。

2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遴选工作,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专家充实教育教学队伍;有计划地分批遴选创新创业工作相关干部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学习,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完善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兼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并给予相应待遇。完善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24.双师型队伍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双师型引进机制,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评选办法、考核标准和准入原则等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企业、做项目,提高教师教学和实践能力,丰富青年教师的行业工作经验,同时大力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校任教,以适应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5.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全校资源,以学科群、跨院(系)组建校级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力争在数量上、层次上都有新的增长。加大科研团队建设力度,储备硕士生导师。通过实行刚性和“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方式,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引进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使每一学科至少有1至2名学科领军带头人。

26.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今年是我校科研攻关年,提高学校科研力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成果和学术成果,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推进已立项课题的顺利完成。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职工员工在三大检索机构论文收录数量。做好各类科研成果奖项和专利的申请工作,特别是国家级奖项的申报工作。以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为主渠道,以国家项目申报为引领,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课题的申报,力争取得新成绩。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奖励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学校科技成果库。力争学校总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国内同类型院校中具有相当影响,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为申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强化和谐稳定,促进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27.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党课等制度,组织开展专题党性教育。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政治纪律、规矩执行情况的督查。

28.党建思政工作。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党建+”工作。落实“连心、强基、模范”的相关工作。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对廉政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控。创新党建思政工作方式,提升党建思政工作水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加强校风、学风、政风、工作作风建设。加强政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党、团学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体的思政队伍,做到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完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案,形成育人工作机制。做好学校统战工作。

29.以生为本工作。实现多样化、全方位一站式管理和服务,建立学生服务管理中心,完善学业服务体系,完善学生自我服务体系。开辟学生全方位的评价渠道、信息反馈机制,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力度,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严格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发放程序,确保帮扶不遗漏,资助不冒领。做好国家对学生奖、助、贷、补、赔等服务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助贫。加快校友会建设工作。切实做好特殊学生和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探索学生军训、征兵工作新机制。

30.招生录取工作。适应新常态,顺应招考制度改革,跳出教育看教育,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分析新形势,规范招生管理,创新招生方式,做好春、秋季招生工作,完成招生目标,加强有效管理考核。今年外省不招自考生,中专和五年一贯制大专停止招生。努力降低招生宣传成本,充分利用学校品牌,加强招生人员监管,树立良好的招生信誉,赢得良好的招生口碑。规范高招考试和录取管理,规范计划管理,实现阳光招生、诚信招生,廉洁招生,杜绝违规招生行为。

31.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依托“互联网+”模式,加快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完善毕业生发展跟踪服务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订单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业质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做好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举办学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32.加强宣传和信息化建设。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准确、主动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妥善应对舆情。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水平。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继续做好校园一卡通服务工作。

33.推进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着力建设整洁美观、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学校专业文化,形成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规范校内建筑、道路与景观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南昌理工学院特点的标识体系。建设主题突出、格调高雅、特色鲜明的校园人文景点。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名人雕塑园。鼓励和支持师生员工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创新。逐步推出代表学校校园文化、艺术、体育水准的品牌项目,用体育激励人生,用艺术怡养校韵,用文化构建特色。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软实力。

34.后勤服务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注重饮食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增强环保意识,杜绝白色污染。加强校园绿化,建设绿色校园。加强美丽校园维护与建设,为师生创建温馨、舒适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建立新型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大力引进社会优质资源,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35.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创建省级优秀职工之家。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工资、劳保、福利待遇。继续推进教工安居工程。探索建立职工食堂或餐补制度。探索教职工体检制度。关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对贫困教工精准帮扶,关心单身教工问题,实施鹊桥工程。继续做好教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36.安全稳定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安全稳定当做头等大事抓,让学生远离伤害。全面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突发事件多发环节的重点防控,加强对各类安全隐患的经常排查。做好《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校教职员工知晓率达100%,让学生及家长做到家喻户晓,严格按照《条例》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和措施。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学校安全教育,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让我们在学校三套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开拓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建设创新型江西,实现“提前翻番、同步小康” 提供重要支撑、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2016年工作任务责任分解落实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