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南昌理工学院2017年工作要点
日期:2017-10-30 15:41:20  浏览量:2697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也是我校申硕的全力冲刺年,改革发展的加速年,科研的攻关年,审核评估的重要年,党建思政工作的提升年,重点工作的落实年,校园环境的美化年,服务社会的进步年。

结合《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我校2017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稳中求进,狠抓落实、精心策划谋篇布局、准确定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我校在党建思政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基础扎实、定位准确、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为我校顺利申硕和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为早日实现建设国内一流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

(一)夯实基础、强化依法规范办学意识,促进科学可持续发展

    1.依法办学。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牢固树立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可靠保障的意识,坚持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更加注重教育法规制度在我校的落实,更加注重保障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建章立制,提高效能。进一步按照《南昌理工学院章程》完善学校制度建设。坚持理事会、行政、党委、学术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加快梳理和完善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学校各类行政机构的职能。健全部门间的横向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处室、院部党政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加强督查督办力度,不断提高学校重大、重要事项的执行力。

3.民主管理。严格按照学校《章程》及四个议事规则、相关规章制度精神,完善治理结构。探索教授、专家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专家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校务(院务)公开,推进民主办学进程,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运行。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促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4.完善运行机制按照“积极引进,加强培养,提高个体素质,优化整体结构”的原则,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建设,加强教师引进、培养、晋升、考核、奖惩等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定岗、定责、定编、定员,建立灵活的用人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保障体系,促进师资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和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授课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拥有一批省内甚至国内外一流的、知名的教学与技能型拔尖人才、满足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5.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督查工作,建立师德师风问责机制,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对师德师风不良且产生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选树一批师德典型,引导教师坚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师德新风,提升整体形象,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组织好第33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6.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继续做好教师能力提升,认真组织好名师引领培训、名企实践培训、课程教学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队伍建设,不断适应高素质人才培训的需要。

7.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在现有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上,整合全校资源,以学科群、跨院(系)组建校级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力争在数量上、层次上都有新的增长。加大科研教学团队建设力度,储备硕士生导师。通过实行刚性和“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方式,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优秀中青年人才,重点引进优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使每一学科至少有1至2名学科领军带头人。

8.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今年是我校科研攻关年,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和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优秀科技成果和学术成果,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能力。推进已立项课题的顺利完成。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职工员工增加在三大检索机构论文收录数量。做好各类科研成果奖项和专利的申请工作,特别是国家级奖项的申报工作。以省级科研项目申报为主渠道,以国家项目申报为引领,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力争取得新成绩。加强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的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和科研梯队建设,形成学校、二级学院和教师三结合的科研合力。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力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奖励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学校科技成果库。力争学校总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在国内同类型院校中具有相当影响,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为申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和谐稳定,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9.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党课等制度,组织开展专题党性教育。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政治纪律、规矩执行情况的督查。

10.着力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系式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认真做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的各项准备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认真学习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举办思政类竞赛活动;开展净化舆论环境整治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三观”教育;加强高校思政队伍、辅导员队伍和心里健康队伍建设;组织和开展思政干部、辅导员等专题培训。

11.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着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进一步推进“两学一做”系列教育活动和党建工作。开展党建工作“校园井冈先锋”品牌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及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和江西省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常态下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会;组织开展党建研究立项和创新成果征集活动。

   12.营造新环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井冈山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奋上进、追求卓越,促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行为引导的作用,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大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作,培育建设一批专业课程德育示范课、一批高校示范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一批管理服务育人示范岗。启动“美丽校园、幸福成长”创建活动,推行精细化管理,重视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学校官网建立“优秀学生名录”窗口,收集历年来获奖学生和优秀学生信息,彰显我校优秀学生风采;在校园内规划种植“优秀学子感恩林”,培训学生感恩意识,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13.以生为本工作。实现多样化、全方位一站式管理和服务,建立学生服务管理中心,完善学业服务体系,完善学生自我服务体系。开辟学生全方位的评价渠道、信息反馈机制,满足学生合理需求。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力度,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严格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发放程序,确保帮扶不遗漏,资助不冒领。做好国家对学生奖、助、贷、补、赔等服务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助贫。加快校友会建设工作。切实做好特殊学生和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探索学生军训、征兵工作新机制。

14.招生录取工作分析新形势,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高考制度改革;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新的招生政策体系;加强数据分析,合理编制招生计划,科学制定招生章程,不断推进精细化招生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优质生源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新生报到率和生源质量;进一步加强对招生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进一步规范特殊类型招生考试工作;规范招生录取过程性管理和招生计划管理;严守纪律底线,实施“阳光工程、依法招生”工程,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圆满完成招生目标任务。

15.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依托“互联网+”模式,加快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完善毕业生发展跟踪服务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订单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业质量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做好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举办学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16.加强宣传和信息化建设。用好“互联网+”,推行立体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准确、主动把握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妥善应对舆情。启动学校信息化办公和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工作效率和管理与服务水平。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整合,继续做好校园一卡通服务工作。

17.增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文化自信。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为导向,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创新美育活动形式,健全美育协同机制。将民族文化、民间工艺传承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民间与民族艺术的新型艺术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一两门艺术爱好。鼓励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影视作品、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探讨设置“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下设艺术教研部(与音乐学院合署办公);开辟青春励志讲坛,彰显正能量。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促进青少年学生养成喜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注重对校史、校训、校风的文化内涵挖掘。推动现代工业文明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组织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18.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注重饮食安全、消防安全、校舍安全。增强环保意识,杜绝白色污染。加强校园绿化,建设绿色校园。加强美丽校园维护与建设,为师生创建温馨、舒适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建立新型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加强水电供给保障能力。加强学生宿舍设施更新和修缮,改善学生住宿环境,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19.教职工待遇。继续落实民生工程,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工资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工资、劳保、福利待遇。关心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对教职员工的人文关怀,对贫困教工精准帮扶,关心单身教工工作、生活,实施鹊桥工程。继续解决好教工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20.对口支援工作。根据省振兴办、省教育厅、省工商联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上犹县、宁都县的对口支援工作。

21.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贯彻落实《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强化学校安全隐患台账管理与应用。完善学校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工作,确保学校食品、人身、设施和活动安全。构建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加强学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学校校舍维护,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加强校车安全监管。巩固我校后勤改革成果,健全学校后勤保障机制。强化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坚持贯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书,不断强化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落实。

   (四)强化学科专业群建设,促进特色品牌创一流

22.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主动服务区域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专业综合、门类齐全的优势,引导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整合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培养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健全专业的预测与淘汰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认真、科学论证设置新专业、前沿专业、新兴专业,进行院系专业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23.学科专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重点建设一批本科专业。瞄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前沿,遴选建设一批特色已经形成、优势相对明显的优势型学科专业;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遴选建设一批特色基本形成、发展优势良好的成长型学科专业;锁定市场应用技术需求,遴选建设一批特色初步显现、发展潜力较大的培育型学科专业。通过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学科专业建设,推动我校提质量、上水平、出成果。

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科总体水平。以现有省级特色学科专业为基础,加大建设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支持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支持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积极建设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不断凸显学校亮点。

24.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积极组织申报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强各专业招生的计划性。侧重品牌专业建设,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确保2017年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全部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五)全面深入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25.全面转型。按照我校“十三五”规划的有关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细化改革举措,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严格按照学校转型发展建设方案的精神,顺应高校转型发展趋势,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加快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实现一流民办应用技术型高校的目标。

26.改革创新。围绕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目标,以转型发展为契机,实行综合改革创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向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方向,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积极鼓励基层单位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改出成效。加强改革经验的推广宣传。

(六)强化人才培养建设,促进竞争力不断增强

 27.人才培养。组织各院系深入到各专业相关企业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调研,进一步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压缩课程教学时数、调整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比例、职业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28.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继续调整提高实践比例,探索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和渠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具有开放式、立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技术技能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

29.教科研平台建设。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积极拓展与企业共建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建设专业实验室。充分合理利用省级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加快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彰显我校理工科类的特色亮点。加大建设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力度,培育新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园项目。加大工业机器人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搭建校政、校协、校企、校校合作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合作共育的培养新模式。

30.强化课程和教材建设。抓好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标准。做好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鼓励开设双语课程。抓好教材建设,严把教材质量关,完善教材选用,评审机制,坚持选用高质量教材。加大投入,力争主编一批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进一步做好教材评优和特色教材建设工作。

31.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把创新创业改革作为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强化大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创新创业导向,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支持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将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折算为学分,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加大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争取争取扶植一批创业项目并落地。继续加大与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互动交流力度,继续引进一批“SYB”培训指标,让更多学生学到就业创业本领。

32.硕士研究生建设。继续推进与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协助做好计划分配、招生宣传、录取工作、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导师的交流工作。今年是我校申硕的冲刺年,全力推进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申报工作,加强申报点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早日实现我校硕士点零突破。

33.评估评价工作。做好审核性评估的准备工作,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文件精神,结合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指标要求,认真准备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分类工作,确保我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遴选各专业带头人,做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做好本科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做好各类数据采集工作。

34.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抓紧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检查。制定和充实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现全员实时评价。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健全校院督导队伍。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定期收集、处理、反馈、公布各种信息和意见。

35.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提升涉外办学水平、教育实力、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和办学项目。继续做好现有中韩国际本科合作项目的招生、教育教学等工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开展本科段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招生,稳定外籍教师队伍。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院校交流,推进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在学校理事会、行政、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紧紧围绕江西“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主题,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为建设美丽江西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争创全国高水平民办高校而不断努力!

附件:2017年工作要点任务分配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