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我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抓手,在党建思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中,攻坚克难、稳中求进、狠抓落实,写好南昌理工学院的“奋进之笔”,为早日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民办高校而不断努力。
一、着力深化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1.进一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指南。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讨、宣传宣讲、研究阐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在开展系列活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干部专题培训,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党性意识和能力水平。
2.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中央部署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五结合”: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结合,推进党的建设工作;与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结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与“党建+”工作结合,推动学习取得成效,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3.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建质量年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学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和江西省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常态下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继续坚持落实每月第一周星期二下午党员活动日制度。充实内容,创新方式,加强督导,提高实效。继续坚持落实书记讲党课制度。加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对全国党员上网工作。抓牢组织建设,推行入党积极分子“三推两培一票决”模式,坚持“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原则,按规范程序发展党员,2018年举办好第33期、34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抓好特色工作,着力党性锻炼突出亮点,抓“党建+先锋创绩”;抓实考评工作,继续搞好二级学院党组织书记述职工作,修改完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细则》,改进考评方法。强化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促进党建工作和学校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二、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进一步健全完善思想政治与德育工作新格局。认真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发【2016】31号、中办发【2016】78号和赣发【2017】8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8-2022)》、持续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启动绿色校园创建。
5.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加强思政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推进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建设。深入贯彻《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强化氛围营造、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生活养成,不断提高师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依法治校全过程,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开展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多种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主流文化。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健全全方位育人体系。
6.全力打造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把井冈山精神培训做实做优做出特色。2018年在井冈山培训基地组织辅导员全员轮训。编辑《井冈山精神党员培训教材》。开展“三访”和“三联三创”主题实践活动,推进院系级领导挂点工作。
7.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深学笃用,融会贯通,推动我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开新局、立新功;要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使之成为南昌理工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用好“互联网+”,占稳网络阵地。加强舆情监测,做好扩正控负。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
8.认真做好统战、工会、共青团等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更好团结带领党内外干部群众,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9.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健康、教育。下大力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政府,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学校的体育、美育工作。继续开展好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抓好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三人制篮球赛、五人制足球赛以及兵乓球、羽毛球等常设比赛活动,促进各类体育协会积极开展活动,改革学校公共体育教学。积极参加全国全省高校组织的体育赛事,力争好的成绩。增设美育公选课,抓好五四文艺晚会,元旦迎新晚会等常规文艺活动,增设学生美育类社团,继续抓好学校艺术团(合唱团、舞蹈团、京剧社),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创造条件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加强不同时节、重点时期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的优势,实施学生宿舍内务“半军事化”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征兵等项工作。
三、着力建立高质量发展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10.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严格遵照学校章程,构建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学校理事会、校行政、党委三套班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理事会科学、民主、集体、依法决策,校行政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充分发挥“三驾马车”的职责与作用。
11.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认真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强化课堂教学工作责任,规范课程管理,抓好课堂教学关键环节。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加强检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制定和充实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现全员实时评价。坚持执行听课制度。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健全校院督导队伍,落实督导室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评价指导、沟通交流、参谋咨询”的工作职责。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定期收集、处理、反馈、公布各种信息和意见。
1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质量提升工程,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贯彻落实好符合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体现办学特色和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3平台+接口”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之路。根据审核评估要求,结合学校定位,重新梳理现有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与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更匹配的教学各环节标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继续调整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探索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和渠道,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具有开放式、立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完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各专业要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建构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积极加强课程改革,要求各本科专业加强对核心课程建设力度,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力度,力争在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上有所突破。
13.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特色学科专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面向江西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科技发展前沿,集中优势资源举办优势专业,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光电、航空制造、航天飞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服务业等行业产业集群,发挥我校学科专业综合、门类齐全的优势,引导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整合资源,重点投入、重点建设,打造学科高峰。
1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坚持创新发展,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将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重点结合,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5.大力推进审核评估工作。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我校2018年工作的重心。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对于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要集全校之力,全员参与,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要清醒分析我校目前的办学现状,既要总结成绩,增强发展信心,又要正视我校在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风和学风建设、内部质量体系保障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制定可行措施,化压力为动力,扎扎实实地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切实加强对迎评工作的组织领导,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要清晰的认识到审核评估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检查,要广泛动员,真正形成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为迎评评估做贡献的浓厚氛围。要把握重点,补齐短板,攻坚克难,以满意的成绩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16.进一步做好硕士研究生培养和硕士授权单位筹建工作。继续推进与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协助做好计划分配、招生宣传、录取工作、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导师的交流工作。按照省学位办的文件要求做好硕士授权单位筹建的各项工作。编制好《立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人才队伍、质量工程、科研平台、特色学科建设力度,举全校之力确保在2020年完全达到申报基本条件。
17.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提升涉外办学水平、教育实力、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中外人文交流和办学项目。继续做好现有中韩国际本科合作项目的招生、教育教学等工作。扩大外国留学生招生规模,招收素质高、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外国留学生。做好外籍教师选聘工作,稳定外籍教师队伍。 四、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促进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1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引导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组织好第34个教师节活动。
19.深化教师培训和考核工作。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抓好培训工作,完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从形式上,采用拓展训练、开展系列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工作;从内容上,增加执行力、团队精神、基本素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继续做好高校教师资格申报工作和教师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工作。做好符合副教授申报资格人员的职称提升动员工作,鼓励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继续抓好中级职称自主评审工作。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我院特点,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让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工资待遇、晋级晋升等挂钩,健全有活力的人才激励机制。
20.优化师资队伍,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继续做好我校教师能力提升(含名师引领培训、名企实践培训、课程教学培训、职业发展培训、教学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及网络培训等)各项培训的组织报名、遴选及参训等工作。学校聘任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程指导和咨询。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选派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将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作为考核教师工作量的重要内容。对于获得不同层次奖项,计入年终量化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倾斜。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丰富教师对创业实践的体验,强化教师创新意识,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21.加大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力度。利用新增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引入研发团队,自建、共建多个应用技术研发团队,发挥良好的组织和载体作用。着力培育学科带头人,发挥研究机构的集体力量,使之成为科研的重要阵地。落实科研管理机构职能,做好科研参谋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在现有的省重点实验室、省文化艺术重点研究基地、省科普重点教育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培育开拓新领域的一批研究基地。建设多个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开展科学研究,并能进行技术转化和应用、开发及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基地。继续开展校级课题和校级科研平台建设的申报、评审和立项研究工作,培育科研新生力量。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重点支持培育我校优势学科和领域团队,逐步建成若干个业绩在全省领先的科研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围绕人才与团队建设、学术交流与合作,科学研究和机制体质创新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22.进一步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档次。出台和修订各类激励政策和办法,着力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鼓励教职员工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实现权威期刊和权威检索机构(SCI、EI、SSCI、A&HCI\CSSCI、CSCD ISTP)发表和收录数量有显著增加的目标。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鼓励各系、部门、研究团体承办学术会议,扩大对外学术交流。聘请校内外学术专家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和讲座,活跃学术氛围,提高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以申报国家项目为引领,有计划地组织力量,积极跟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及省级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省级科研项目申报方面要抓机遇、促主动,为后期申报国家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要推进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社联、省科协、省文化厅以及其他市厅级等主管部门的课题申报。进一步推进学校专利工作建设,特别是推动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参加江西省第二届高校科技成果对接会。
五、着力健全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23.强化依法规范办学意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牢固树立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可靠保障的意识,做好分类管理相关准备工作。完善学校议事规则和管理制度汇编,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根据发展需要修订完善《南昌理工学院章程》,健全以专项配套制度为支撑,实施细则为辅助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制度依据。
24.强化内部民主管理。不断加强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真正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推进校长书记信箱工作,利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建立学生诉求反馈渠道,设立矛盾调处室、信访接待室,推进校务公开。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表达权。学校搭建学生参与管理的平台,对师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认真研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有效维护师生的正常权益。
25.做好学生资助和对口扶贫工作。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加大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资助力度,全面落实资助政策。强化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全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督促层层压实责任。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根据省振兴办、省教育厅、省工商联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对口支援工作,特别是做好帮扶地区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6.进一步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常规工作。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着力点,铸就三支学生思政队伍,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建设一流的学生工作队伍。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和获奖学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增强学生的信仰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安全工作为统揽,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27.做好招生录取工作。分析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必须坚持按国家高招政策,坚持阳光、诚信原则,坚决按照省教育厅、考试院的要求,通过诚信宣传,正确引导,有效组织生源,共同努力做好2018年的招生工作,杜绝违规招生行为,做到“零违规、零投诉”,圆满完成招生目标任务。
28.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加强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力度。成立校、院二级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把手工程”机制,从源头上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保障工作,并明确各级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主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坚持完善毕业生各类报表统计工作和就业签约率定期通报制度,着力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拓展和现有就业市场的维护力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完善我校毕业生创业引领机制。
29.做好后勤服务与保障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学校设施维修服务工作,突出“勤、细、快”(勤看、勤问、勤查),进一步落实巡查制度,严格巡查标准和要求,定人定岗,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饮食卫生标准及规范,做好食堂管理工作。注意饮食安全、消防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宿舍三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学生宿舍党团活动室--“两室”育人功能。全面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建设,完善校园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清除校园卫生死角。加大环境卫生监督考核力度,明确责任分工,特别对社会化物业保洁单位要进行每月考评,实行奖惩措施,确保校园环境干净、整洁。
30.全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贯彻落实《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完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重点做好安全防范,科学使用人防、物防、技防,使“三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起到更有效的作用,为学校平安建设发挥更大的效能。加强学校治安管理,继续保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的管控,保持巡逻守护力量不减,尽最大力量防范可防性案件发生,力争使可防性发案率低于2017年。进一步加强法制、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落实巡查制度,严格巡查标准和要求,定人定岗,做到发现问题果断处理,力争今年的综治工作达优秀标准。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 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创出亮点,奋力开创南昌理工学院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